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管理•第一节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第三节安全生产思路•第四节危险源辨识•第五节风险评价•第六节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附件:叉车安全驾驶及操作2培训内容3•公司所属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以及与生产作业活动有关的管理人员•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对象•认识事故本质,初步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路•掌握危险源、风险评价与分级的方法•了解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基本原则培训目的1、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2、安全意识逐级衰减(中央到地方,集团到企业,总经理到员工);3、安全生产活动、各种专项治理一茬接一茬,但收效甚微;4、三大管理体系中,唯有一项是国家、企业投入,员工直接受益;但员工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局面;5、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唯有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最丰富;但管理效果始终不尽人意;第一节企业安全生产现状6、任何人都知道安全、健康对自己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无法摆正安全的位置,无法严格、准确地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7、为什么国家对安全生产颁布如此之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8、为什么对其他领域就没有如此严格?9、为什么我们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安全生产工作究竟该怎么办?——迷茫第一节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建立起严谨的、科学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人们还没有完全弄清事故起源、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还没有抓住事故的本质,因而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第一节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一个重要原因——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1.为什么会发生事故?2.事故的机理是什么?3.生产安全事故能够避免吗?4.作为一线作业人员、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该怎么办?狗咬人的启示狗会咬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但狗为什么会咬人?狗在什么情况下咬人?狗对人的伤害程度有多大?我们该如何预防狗咬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有所不同。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人们对事故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的安全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用于解释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等问题。从最早的单因素理论发展到不断增多的复杂因素的系统理论,事故归因理论的研究已有了80多年的历史,已发展出100多种事故致因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有9个。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1939年,法默(H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Proneness)论。该理论认为:工厂中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里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事故。理论1:事故频发倾向论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日本的丰原恒男经研究发现“容易冲动的人、不协调的人、不守规矩的人、缺乏同情心的人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发生事故次数较多。许多国外文献归纳出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①感情冲动,容易兴奋。②脾气暴躁,厌倦工作,没有耐心。③慌慌张张,不沉着。④动作生硬,工作效率低。⑤喜怒无常,感情多变。⑥极度喜悦和悲伤。⑦缺乏自制力。⑧处理问题轻率、冒失。⑨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在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在减少,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增加,人的不安全行为更多地凝结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之中,有些人较另一些人容易发生事故是与他们所从事的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性有关。人的两重性或多重性行为受众多难以预测的因素影响,人的可靠度(即不安全行为的可能性)极难达到较高水平。于是,人们提出了淡化人的因素、突出物的因素的事故归因理论—事故遭遇倾向论。理论2:事故遭遇倾向论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理论3:事故因果连锁论(多米诺骨牌)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原因事件相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