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宣贯提纲2022年2月一、工作背景二、老旧装置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总体思路三、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四、老旧装置分类整治措施五、有关工作要求主要内容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防控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安委会《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应急管理部聚焦“一防三提升”,持续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系统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目的是推动“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一、工作背景我国化学工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用20年时间,到2000年发展形成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世界化工大国基础。这一时期建设上马的化工装置已运行超过20年,甚至30年。随着运行年限增加,由于设备磨损、疲劳、老化、腐蚀等原因,装置故障率上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降低,安全风险增大。近几年,一些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装置因设备、管道、控制系统“年老”失效,引发多起典型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对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造成不利影响。随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要求越来越严,精准化要求越来越高,老旧装置的安全风险逐步引起关注。2021年以来,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部党委会、部务会、系统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要精准研判和防控老旧装置安全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化工行业发展中逐步积累的问题)按照部领导要求,2021年,危化监管一司组织开展了专题研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装置投用年限数据进行分析;对部分重点省份和大型化工企业进行书面和实地调研;组织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化学品安全协会等单位研讨论证;对典型事故教训进行梳理;结合企业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实际情况和国家法规标准要求,对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老旧装置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安全风险:(一)老旧装置运行时间长,性能退化,泄漏火灾爆炸风险增加。一是压力容器、管道泄漏风险增加。安全等级降低,腐蚀减薄破裂,抗波动能力差。二是电气仪表系统老化、安全控制能力不足。可靠性降低,系统损害现象突出。三是检维修作业风险、变更风险随之增大。故障率高致使检维修多,变更次数多积累形成隐患。(二)老旧装置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存在失控风险。一是初始工艺路线落后。二是布局不合理。三是材料与制造标准低。四是安全措施不完善。压力控制保护不足,仪表控制水平低。(三)老旧装置“健康监测”不到位,预警能力差。一是手段不完善。腐蚀检测不到位,动设备监测不足。二是覆盖率较低。经初步统计,2011年至2020年国内发生的较大以上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中,涉及老旧装置事故的比例为7%。其中,因设备设施老化导致的事故占比30%,因设计建设标准低导致的事故占比50%,因自动化控制程度低导致的事故占比20%。这些比例还在增加。在以上研判的基础上,为管控老旧装置安全风险,有效防控其进一步演变为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引起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经报请中央领导同意,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将“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分类整治”作为22项重点保障制度措施之一。2月17日,国务院安委办配套印发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老旧装置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2月23日,危化监管一司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指导各地区、各有关企业做好排查评估工作,确保工作实效。总体考虑是:利用1年时间,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老旧装置安全风险排查、评估,实施分类整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遏制重特大事故。二、老旧装置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工作思路整治范围:在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安全使用许可的企业中,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毒性气体和爆炸品,且主要反应器等设备设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未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但实际投产运行时间超过20年的装置。各地区、有关中央企业总部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