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安全生产之静电防治基础知识一、什么是静电?静电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产生原因:在生产过程中和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和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二、静电的产生方式1、接触-分离起电(摩擦),两种物体接触2、破断起电.材料破碎,固体、液体分离过程起电固体静电某些物料如橡胶、塑料、纤维等在工艺过程中会产生数十千伏,甚至数百千伏人体静电人体静电引发的放电是酿成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静电的产生主要由摩擦-接触-分离和感应所致。粉体静电粉体物料被研磨、搅拌、筛分或处于高速运动时,都会产生危险的静电产生静电的程度与粉体自身的性质有关液体静电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射、飞溅、冲刷和剧烈摇晃过程中,可能产生十分危险的静电。非极性液体(H2、CL2、O2等),比极性液体(水、甲酸)更容易产生静电。极性: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三、静电危害在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危险!!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起二次事故,如坠落、跌落等。对电击的恐惧心理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三、静电危害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三、静电危害由此可见,对于化工企业来说,防治静电危害极其重要!刻不容缓!四、静电防治基本原则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的五个条件要有产生静电荷的条件LOREMIPSUMDOLOR具备产生火花放电的电压有能引起火花放电的合适间隙周围环境中有易燃易爆混合物电火花要有足够的能量消除静电危害的五项基本对策2利用泄漏导走的方法迅速排除静电3利用中和电荷的方法减少静电积累4利用屏蔽的方法限制静电产生危害静电防爆措施1从工艺改进着手尽量少产生静电5改变生产环境,减少易燃易爆物的泄放四、静电防治具体防护措施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1取代易燃介质-如用三氯乙烯,苛性钠代替汽油、煤油2降低爆炸性气体、蒸汽混合物的浓度,采用机械通风排出爆炸危险物质3减少氧化剂含量-混合物中氧气含量低于8%不会引起燃烧。氧≤8%四、静电防治在存在摩擦且容易产生静电的环节,生产设备宜适用与生产物料相同的材料,或采用位于静电序列中段的金属材料制成生产设备,以减轻静电的危害。如:采用与生产物料相同的物料(酒精,苯)作为循环水。2、工艺控制材料的选用四、静电防治限制物料的运动速度罐车顶部装料时,装油鹤管应深入到槽罐车的底部200mm。储罐装料时,注料管出口应尽可能接近储罐底部,防止液体高速撞击产生静电对于导电率低于50ps/m的液体,初始流速不大于1m/s。四、静电防治在管道末端加装一个直径较大的缓和器,可以大大降低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积累的静电。在液体灌装、循环、搅拌过程中不得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必须静置一段时间,使静电消散。加大静电消散过程四、静电防治3、静电接地接地是防静电危害的最基本措施,它的目的是使工艺设备与大地构成泄漏通路。在静电危险场所,所有属于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凡用来加工、储存、运输各种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粉体的设备都必须接地。四、静电防治振动设备接地四、静电防治人体防静电接地风管、保温层防静电接地四、静电防治工厂或车间的氧气、乙炔等管道必须连成一个整体,并予以接地。可能产生静电的管道两端和每隔200-300m处均应连接。平行管道相距10cm以内时,每隔20m应跨接。管道与管道或管道与其他金属物体交叉或接近,其间距小于10cm,也应互相连接。4、防静电跨接四、静电防治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紧固时,一般可不必另装静电连接线,但应保证至少有两个螺栓或卡子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四、静电防治工艺管道的加热伴管,应在伴管进汽口、回水口处与工艺管道等电位连接。风管及保温层的保护罩当采用薄金属板制作时,应咬口并利用机械固定的螺栓等电位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