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生产法的概念安全生产法是指调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相关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安全生产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对象同劳动者、相关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核心内容为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安全应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法律规定的总和,属于行为规范。本质体现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安全为根本目的国家和政府意志的集中体现。最终目标有效防范生产经营活动安全风险和危险因素,防止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安全生产法律规范0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二、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1)生命至上、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2)预防为主的原则。(3)权责一致的原则。(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5)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0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宪法》(第42条)安全生产法及有关专门法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或条约标准化法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政府规章有关安全生产的部门规章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有关安全生产的行业标准注:表示存在上下位关系;表示不存在上下位关系,是同等关系,故有可能存在效力冲突。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企业标准企业制度强制性义务具体内容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0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地方人大条例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按照法的不同层级,分为上位法与下位法:不同的安全生产立法对同一类或者同一个安全生产行为做出不同的法律规定的,以上位法的规定为准,适用上位法的规定。上位法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下位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总称)。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总称)。法定安全生产标准(虽然目前我国没有技术法规的正式用语且未将其纳人法律体系的范畴,但是执行安全生产标准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义务,违反法定安全生产标准的要求,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将法定安全生产标准纳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范畴来认识,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法定安全生产标准主要是指强制性安全生产标准。强制性安全生产标准即相当于我国的安全技术法规。0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在施工管理工作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以下三个问题:1、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适用和执行;2、住建部规章规定在公路工程、交通工程适用和执行;3、正确把握安全生产法规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关系。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0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配套规章和强制性标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配套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住建部、交通部等部委配套规章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特别是其中的强制性条款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关于标准问题:《标准化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制定主体的不同、约束力的不同,标准的种类与级别(第二条):•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0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依法必须制定,具有国家强制性是适用的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在本企业转化的结果是企业内部的法规性文件,具有法律赋予的约束力违反制度是一种违法行为表现,依法应受到处理制裁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关于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问题:地位和属性,作用0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关于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问题:地位和属性,作用广义的:整体的制度体系狭义的:具体的管理规范包括所有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1)安全生产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2)安全操作规程;3)安全技术规范;4)安全生产标准。管理规范+技术规范仅仅是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