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知识1.严重性•火灾和爆炸事故不仅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还会使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甚至迫使企业停产,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火灾和爆炸事故特点2.复杂性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例如,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条件之一——着火源,就有明火、化学反应热、物质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或摩擦、绝热压缩、电气火花、静电放电、雷电和日光照射等多种;至于另一个条件——可燃物就更是种类繁多,包括各种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特别是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和化工产品,大多属于可燃物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由于房屋倒塌、设备炸毁、人员伤亡等,给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带来不少困难。火灾和爆炸事故特点3.突发性火灾和爆炸事故往往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发生。虽然存在事故征兆,但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对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监测、报警等手段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广泛应用等尚不大理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人员(包括操作者和生产管理人员)对火灾和爆炸事故的规律及其征兆了解和掌握得很不够。例如,某化工厂车间实验室的煤气管道因年久失修而漏气,操作工人竟然划火柴查找漏气的部位,结果引起管道爆炸,死伤11人,炸毁房屋26间和不少精密仪器,损失10多万元。又如,某厂职工宿舍,夏天屋里有不少苍蝇,职工竟然用液化石油气去喷射苍蝇,致使房间里扩散了较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当划火柴点炉子时,引起一场大火,等等。火灾和爆炸事故特点CHAPTERTWO燃烧基础知识燃烧和爆炸的关系燃烧的主要特征是发光和发热,与压力无特别关系。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和爆炸波的产生。燃烧和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二者反应速度、放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都不同,前者比后者慢得多。燃烧和爆炸关系十分密切,有时难以将它们完全分开。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引起爆炸,爆炸也可引起燃烧。事实上,在很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中,火灾和爆炸是同时存在的。燃烧的基础知识一、燃烧和爆炸基本原理燃烧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燃烧的基础知识防止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避免其相互作用,是防火技术的基本要求。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如木材、纸张、金属镁、金属钠、汽油、酒精、氢气、乙炔和液化石油等。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如氧化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氧化剂。由于空气中含有21%左右的氧,所以可燃物质燃烧能够在空气中持续进行。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称为火源。如明火、电火花、聚焦的日光、高温灼热体,以及化学能和机械冲击能等。助燃物火源可燃物燃烧的基础知识燃烧的分类根据可燃物状态的不同,燃烧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三种形式。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石油喷井)、预混燃烧(如氢氧发生器)、蒸发燃烧(如硫、沥青、石蜡、高分子材料、萘和樟脑等)、分解燃烧(如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纸张、棉、麻、毛以及合成高分子纤维等)和表面燃烧(如木炭、焦碳)。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种形式。燃烧的基础知识燃烧的类型与特征如果按照燃烧起因,燃烧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种类型。闪点、着火点和自燃点分别是上述三种燃烧类型的特征参数。燃烧的基础知识-燃烧的类型与特征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燃点和闪点密切有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着火点: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自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一般...